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
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
——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
——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
——提出了强化模型基础能力、数据供给创新、统筹智能算力、优化应用环境、促进开源生态、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和安全能力水平等8项基础支撑能力。
会展业“人工智能+”行动的方向
会展业+人工智能,属于产业数字化的范畴。
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意见》要求,“人工智能+”的方向有二:
一是,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即有条件的企业应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二是,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即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拓展经营范围,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这两个方向,前者是基础,是驱动要素;后者是服务模式创新,是价值体现。
会展业向智向新的行动路径选择
会展业+人工智能,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的问题。
8月16-17日在天津举办的第19期中国会展集训营,多位讲师的培训课程通过案例,从多个维度分享了所在企业或所管项目如何+人工智能的经验。可见会展业的“人工智能+”已在路上,且多有成果。
会展业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可以分层次展开行动:
一是规划布局。在省市会展业“十五五”规划中,明确2027年、2030年两个阶段的“人工智能+”目标,并提出行动重点和相关措施。
二是企业驱动。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会展企业,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三方面研定“人工智能+”的行动方案。其中,建立技术中台是基础性工程。大型企业的领导班子中,要配置分管“人工智能+”的副总经理。
三是赋能营销。组展企业以会展项目营销业务为抓手,在自媒体运维、招商邀观、现场服务等方面推进智能化。明确“数字收入”的来源和构成,将其列入KPI。
四是场馆提升。会展场馆经营企业以建设智能化场馆为目标,在设施运维、安保、物流、绿能供给等方面推进智能化服务,协助组展公司、会议公司和搭建公司的服务创新、场景创新。
五是队伍建设。要培养既懂会展、又能够运用AI技能的员工。企业全员都要参加培训,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项目经理、业务经理要了解“人工智能+”的趋势与相关技能。高校会展专业要通过“双千计划”弥补毕业生“人工智能+”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