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2025-07-25 13:5120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实现产业链与展会的深度融合,从而全方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图片

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能盲目铺摊子,面面俱到往往难以形成独特优势。而是需要精准定位,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确定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

以深圳为例,深圳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从早期的电子元器件加工制造,逐步发展到如今涵盖芯片研发、高端电子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汇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还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拥有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竞争优势,为举办相关展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了明确的优势产业链之后,举办一场具有影响力的展会则成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举措。展会作为一个集中展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通过展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汇聚一堂,展示各自的最新产品、技术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还能够促进产业链内部的信息流通和技术共享,加速产业创新的步伐。

例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作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顶级盛会,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家企业参展,展示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展会期间,大量的技术交流活动、商务洽谈会以及行业论坛,为参展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合作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德国乃至全球工业产业的发展。

图片


展会还具有显著的品牌塑造和传播功能。一场成功的展会能够提升城市和产业链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汇聚。

以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为例,进博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企业展示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平台,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和市场潜力的窗口。

通过进博会,上海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和城市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和投资项目落户,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进博会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国内外企业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图片


以佛山为例。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佛山的智能制造产业涵盖机器人、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关键领域,构建起了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在机器人领域,佛山成绩斐然。2023年,佛山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产业倍增,至2025年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佛山通过举办工博会,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图片


“一城一链一展”的发展模式还能够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展会的举办会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刺激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以成都举办的国际车展为例,车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和参展商汇聚成都,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车展也带动了汽车周边产业的发展,如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美容、汽车金融等,形成了以车展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且高效的路径。通过聚焦优势产业链,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展会,城市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产业创新和升级,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2

出海参展,知识产权是剑还是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参展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出海参展也充满了知识产权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面临侵权指控,陷入法律纠纷,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出海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分享构建知识产权 “护盾” 与 “利剑” 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出海参展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出海参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0评论2025-07-1210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位有多重要?在会展业中的地位有多高?这么说吧,展位就是“帝位”。没有展位,会展业基本不复存在。干会展的人都说自己知道“展位”。其实“展位”并不简单,很多人不一定说得清楚。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商(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主办方购买(租赁)展位的短期使用权。展会主办方通过会展场馆购买(租赁)场馆的短期使用权。展商(参展企业)委托搭建商对展台进行设计搭建。主场服务商就像个大管

0评论2025-07-0319

会展已经成为招商新引擎
旭说会展天津的招商群体应该是国内最拼的招商群体之一了吧。过去十来年,我曾经接待过十几拨天津市及各区负责招商的领导。他们来到我们举办的展会现场,去谈企业、做推广、开专场推介会。我们展会开到哪里,他们去到哪里。我特别尊重敬业的人,所以对他们印象特别深刻。想做好招商工作确实不易,他们整天出差,到处洽谈,不比我们轻松。公平竞争政策下,会展如何赋能地方招商?‌2024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0评论2025-07-037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

0评论2025-06-1414

张凡:高校会展专业 如何打造“微课程”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不少高校会展专业正在准备开设“微课程”。近两个月来,本人就此与多位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微课程 ” 教学就业技能 按教育部的“双千计划”,高校开设的“微课程”,是向大学毕业生讲授和训练就业技能的课程。所谓技能,是指毕业生求职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实操业务的能力)。“微课程”所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技能。因此,“微课程”不是教学书本知识。会展专业

0评论2025-06-1412

张凡:从业会展 大学毕业生要转变认知
会展集训营项目组近日开会,看到新招的员工—— 一位今年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的女生。她学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学”。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与设计相关的课程有网页设计、瓷器设计、书籍装帧、书画装裱、建筑制图等。因纺织大学的服装、面料设计是强项,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基础。但我认为,该专业的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毕业生就业指向模糊。目前,这名新员工在会展集训营项目组中的工作,是负责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还要管理客户微

0评论2025-06-1413

一个标摊,三家展商拼团,会展已经这么卷!
一个主办朋友的一番话惊出我一身冷汗!“一个9平米的标摊(标准展位),竟然三家展商拼团。中国会展业这么卷,哪里还有明天?”在会展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最让我感慨的,莫过于如今愈发“魔幻”的“拼团”现象——一个3×3、仅有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竟然三家参展商一起“拼”。他们像精打细算的租客,分摊着展位的每一寸空间、每一分费用,这看似荒诞的场景,却成了当下会展市场的真实写照,也撕开了行业发展困境的一角。以前,展位

0评论2025-05-1133

深圳会展业反超上海
[预判]纵观整个中国会展业,唯深圳有实力且最有机会超越上海,目测这是十年之内的事!当下会展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尽管上海目前在全国会展版图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据观察,深圳会展业正积蓄强劲动能,有望改写格局。未来数年,深圳不仅有实力与上海分庭抗礼,更可能跃居全国会展业“大哥”位置。今天我做下这个预判,十年后如果深圳当不了“大哥”,我就去会展中心把负责人揪出来,用橡皮筋弹他额头。开玩笑的。压根儿就不关会展

0评论2025-05-1133

张凡:大学毕业生入行会展 需要哪些就业技能
就业技能,将成为高校改革和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热词。“就业优先战略”与就业技能较之职业技能、业务技能、岗位技能等词,就业技能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意见》要求: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

0评论2025-0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