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实现产业链与展会的深度融合,从而全方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能盲目铺摊子,面面俱到往往难以形成独特优势。而是需要精准定位,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确定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
以深圳为例,深圳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从早期的电子元器件加工制造,逐步发展到如今涵盖芯片研发、高端电子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汇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还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拥有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竞争优势,为举办相关展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了明确的优势产业链之后,举办一场具有影响力的展会则成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举措。展会作为一个集中展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通过展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汇聚一堂,展示各自的最新产品、技术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还能够促进产业链内部的信息流通和技术共享,加速产业创新的步伐。
例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作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顶级盛会,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家企业参展,展示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展会期间,大量的技术交流活动、商务洽谈会以及行业论坛,为参展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合作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德国乃至全球工业产业的发展。
展会还具有显著的品牌塑造和传播功能。一场成功的展会能够提升城市和产业链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汇聚。
以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为例,进博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企业展示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平台,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和市场潜力的窗口。
通过进博会,上海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和城市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和投资项目落户,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进博会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国内外企业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以佛山为例。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佛山的智能制造产业涵盖机器人、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关键领域,构建起了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在机器人领域,佛山成绩斐然。2023年,佛山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产业倍增,至2025年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佛山通过举办工博会,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城一链一展”的发展模式还能够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展会的举办会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刺激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以成都举办的国际车展为例,车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和参展商汇聚成都,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车展也带动了汽车周边产业的发展,如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美容、汽车金融等,形成了以车展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且高效的路径。通过聚焦优势产业链,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展会,城市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产业创新和升级,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