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2025-08-09 10:34440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战略转型。这场以展会为载体的经济革命,正在重塑产业生态、重构国际合作、重构发展范式。


会展经济的三重跃迁:

从交易平台到创新生态




中国会展经济的进化轨迹,呈现出从商品交易场域向创新孵化平台的深刻转变。第137届广交会上,455万件展品种类丰富,其中102万件是新产品,涵盖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科技成为采购商追逐的焦点;华交会上,品牌企业占比提升至20%,专利技术企业达15.2%,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企业占6.6%,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携前沿成果亮相,演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精彩故事。这些数据背后,是会展经济从单纯商品展示向技术创新策源地的蜕变。


54814429_cc2c1425-e184-4948-8164-b42f1581416e.jpg


这种转变在消博会体现得尤为明显。泰国正大集团与国际机构的43.8亿元签约项目、复星文旅“超级地中海”项目的落地等,标志着展会已突破传统贸易范畴,成为跨国技术合作与产业投资的枢纽。当会展平台开始承载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等更高维度功能时,其产业带动系数已远超1:9的传统估算,形成指数级增长效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产品占比达19.3%的广交会,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选择。节能灯具、环保面料等产品的集中展示,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的响应,更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宣言。会展经济正在成为检验产业转型成效的“试金石”。


国际合作的新范式:

从市场对接到规则共建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会展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广交会吸引21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华交会日本采购商增长50%,消博会71国企业参展,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广交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成交占比超过六成,消博会促成52个签约意向,显示中国展会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通道。


a87ff679a2f3e71d9181a67b7542122c.jpg


这种合作超越了传统贸易范畴,呈现出规则共建的特征。华交会品牌企业占比提升至20%,专利技术企业达15.2%,意味着中国正在通过展会平台输出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当发展中国家企业带着新材料、新工艺参展时,实质是在参与全球产业规则的重构。这种软实力的提升,比单纯的贸易数据增长更具战略价值。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中国会展经济正在打破“中心-边缘”的全球分工格局。消博会首日即达成重大投资项目,显示中国不再仅仅是全球产品的消费者,更成为创新要素的配置者。这种角色转变,正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标志。


未来发展的三重突破:

专业、智能与制度




面对会展经济2.0时代,专业化、智能化、制度化成为必由之路。在专业化维度,需要建立细分产业展会评价体系。如同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聚焦智能制造,中国也应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定价权的专项展会,使展会成为行业风向标和技术定价器。


202504146aa50702ddfb4f7f864d32616b1f97af_2025041451a012fc296141e78b600e77f0d9d43b.jpg


智能化转型则要突破“线上+线下”的简单叠加。VR展厅、AI客服已是基础配置,未来应构建产业数字孪生平台。例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展会现场设备与远程工厂的实时联动,让采购商不仅能看样品,更能体验整个生产流程。这种沉浸式体验将彻底改变传统展会模式。


制度创新层面,亟待建立会展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现有以场次、面积为主的统计方式,难以反映真实经济贡献。应借鉴GDP核算方法,建立包含直接交易额、技术转移量、标准输出值等维度的综合评估模型。同时,探索建立展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解决参展企业后顾之忧。


站在2025年的时点回望,中国会展经济的崛起绝非偶然。它是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积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自然结果,更是应对全球变局的战略选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展会的成功,更是一个大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未来的会展经济,必将成为中国引领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支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