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战略转型。这场以展会为载体的经济革命,正在重塑产业生态、重构国际合作、重构发展范式。
中国会展经济的进化轨迹,呈现出从商品交易场域向创新孵化平台的深刻转变。第137届广交会上,455万件展品种类丰富,其中102万件是新产品,涵盖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科技成为采购商追逐的焦点;华交会上,品牌企业占比提升至20%,专利技术企业达15.2%,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企业占6.6%,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携前沿成果亮相,演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精彩故事。这些数据背后,是会展经济从单纯商品展示向技术创新策源地的蜕变。
这种转变在消博会体现得尤为明显。泰国正大集团与国际机构的43.8亿元签约项目、复星文旅“超级地中海”项目的落地等,标志着展会已突破传统贸易范畴,成为跨国技术合作与产业投资的枢纽。当会展平台开始承载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等更高维度功能时,其产业带动系数已远超1:9的传统估算,形成指数级增长效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产品占比达19.3%的广交会,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选择。节能灯具、环保面料等产品的集中展示,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的响应,更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宣言。会展经济正在成为检验产业转型成效的“试金石”。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会展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广交会吸引21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华交会日本采购商增长50%,消博会71国企业参展,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广交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成交占比超过六成,消博会促成52个签约意向,显示中国展会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通道。
这种合作超越了传统贸易范畴,呈现出规则共建的特征。华交会品牌企业占比提升至20%,专利技术企业达15.2%,意味着中国正在通过展会平台输出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当发展中国家企业带着新材料、新工艺参展时,实质是在参与全球产业规则的重构。这种软实力的提升,比单纯的贸易数据增长更具战略价值。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中国会展经济正在打破“中心-边缘”的全球分工格局。消博会首日即达成重大投资项目,显示中国不再仅仅是全球产品的消费者,更成为创新要素的配置者。这种角色转变,正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标志。
面对会展经济2.0时代,专业化、智能化、制度化成为必由之路。在专业化维度,需要建立细分产业展会评价体系。如同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聚焦智能制造,中国也应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定价权的专项展会,使展会成为行业风向标和技术定价器。
智能化转型则要突破“线上+线下”的简单叠加。VR展厅、AI客服已是基础配置,未来应构建产业数字孪生平台。例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展会现场设备与远程工厂的实时联动,让采购商不仅能看样品,更能体验整个生产流程。这种沉浸式体验将彻底改变传统展会模式。
制度创新层面,亟待建立会展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现有以场次、面积为主的统计方式,难以反映真实经济贡献。应借鉴GDP核算方法,建立包含直接交易额、技术转移量、标准输出值等维度的综合评估模型。同时,探索建立展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解决参展企业后顾之忧。
站在2025年的时点回望,中国会展经济的崛起绝非偶然。它是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积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自然结果,更是应对全球变局的战略选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展会的成功,更是一个大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未来的会展经济,必将成为中国引领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支点。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7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25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23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
0评论2025-07-2516
出海参展,知识产权是剑还是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参展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出海参展也充满了知识产权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面临侵权指控,陷入法律纠纷,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出海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分享构建知识产权 “护盾” 与 “利剑” 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出海参展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出海参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0评论2025-07-1226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位有多重要?在会展业中的地位有多高?这么说吧,展位就是“帝位”。没有展位,会展业基本不复存在。干会展的人都说自己知道“展位”。其实“展位”并不简单,很多人不一定说得清楚。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商(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主办方购买(租赁)展位的短期使用权。展会主办方通过会展场馆购买(租赁)场馆的短期使用权。展商(参展企业)委托搭建商对展台进行设计搭建。主场服务商就像个大管
0评论2025-07-0332
会展已经成为招商新引擎
旭说会展天津的招商群体应该是国内最拼的招商群体之一了吧。过去十来年,我曾经接待过十几拨天津市及各区负责招商的领导。他们来到我们举办的展会现场,去谈企业、做推广、开专场推介会。我们展会开到哪里,他们去到哪里。我特别尊重敬业的人,所以对他们印象特别深刻。想做好招商工作确实不易,他们整天出差,到处洽谈,不比我们轻松。公平竞争政策下,会展如何赋能地方招商?2024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0评论2025-07-0319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
0评论2025-06-1425
张凡:高校会展专业 如何打造“微课程”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不少高校会展专业正在准备开设“微课程”。近两个月来,本人就此与多位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微课程 ” 教学就业技能 按教育部的“双千计划”,高校开设的“微课程”,是向大学毕业生讲授和训练就业技能的课程。所谓技能,是指毕业生求职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实操业务的能力)。“微课程”所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技能。因此,“微课程”不是教学书本知识。会展专业
0评论2025-06-1422
张凡:从业会展 大学毕业生要转变认知
会展集训营项目组近日开会,看到新招的员工—— 一位今年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的女生。她学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学”。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与设计相关的课程有网页设计、瓷器设计、书籍装帧、书画装裱、建筑制图等。因纺织大学的服装、面料设计是强项,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基础。但我认为,该专业的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毕业生就业指向模糊。目前,这名新员工在会展集训营项目组中的工作,是负责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还要管理客户微
0评论2025-0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