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
市场求职就是从商
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是生产性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企业是在大城市还在中小型城市,其本质都是市场主体,都需要通过在市场上挣钱,以求取生存和发展(少数社会基础性服务企业,会依靠财政补贴)。因此,毕业生应聘到企业工作,无论分配到什么岗位,其工作无论是做产品制造还是做产品服务,都与企业的经营——通过市场挣钱有关。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毕业生工作于企业,就是从事经商。在挣工资养活自己的同时,必须为用人单位带来收益。否则,企业不会录用你。

受聘上岗的新人,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收益,还需要企业给予培训。虽然许多小微企业不能提供正规的培训,但新人在岗位上的所作所为,会得到老员工的指导,包括试用期期间的自我适应。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对毕业生都是付出。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企业能够招聘新人,愿意付出招培成本,实属不易。大学毕业生应该感恩,少些好高骛远的抱怨。
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
今年,全国高校会展专业的毕业生有1.7万余人,减去“两考”成功者,通过市场找工作的不会少于1.3万人。
毕业生从业会展,可以到展览公司(组展)、会议公司(多为会议承接服务公司)、活动公司(广告传媒)、会展场馆公司、会展工程公司(临展/展厅搭建)、会展信息公司(数据/营销服务)应聘;还可以到有参展或办会需求的非会展公司应聘(某些公司常年参展,或常年自办商业会议,如华为)。会展专业毕业生以上的应聘入职,应为本行业就业,属于专业对口。
大学毕业生应聘会展机构后,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都是在参与公司的业务经营,都与公司通过市场挣钱有关。对口就业,符合会展专业商科性质。高校的商科专业,就是学做生意的。
组展公司为什么不招策划人员
高校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毕业生,应聘会展企业时,大多数希望从事策划工作。但招人的企业基本不招策划人员,反而是招聘销售人员。近年来招聘营销人员的公司逐渐增多。这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已存在多年,似乎没有大的改变。
组展公司即会展项目的主办方或承办方。不需要专门做策划的人,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会展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熟,市场相对饱和。创办新项目,尤其是创办市场上从未有过的新项目,空间很小,概率极低。如果创办与竞争对手同主题展会,这种项目在策划上创意不多,比拼的是执行中的竞争性。
其次,策划上新项目是公司的战略举措,涉及市场分析、资金投入、团队配置诸多方面,只能是公司高层决策,普通员工难以参与,更别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
第三,做项目策划者均要做执行,不能执行的策划难以存在。而能够做执行的人,起码是具有项目经理身份的管理人员。
第四,承办展会(如承办政府展)的公司,其项目来自主办方,基本没有策划的权利。
因此,组展公司不会设立以做新项目为职能的策划部(有些公司虽设策划部,但职能实为市场部,负责营销),也不会招聘专人做策划项目(本人见过个别国有公司设立策划部做项目策划。但策划方案交给项目部执行,不是没有结果,就是两个部门不断扯皮)。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做不了项目策划
一是没有从业经验。且不说没有展会销售和营销的经验,一个连展馆租金价格都搞不清、不明白展会档期如何确定、不知道如何与展馆洽谈合同的人,怎么做得了新项目的策划?
二是没有管理地位。一个连项目经理都不是的人,从未带过项目团队的人,即便做了策划,也不能履行操盘的职责。
三是没有承压经历。从项目创意、市场调研到操盘落地,这个全过程事项繁杂,困难重重,矛盾甚多。新入职场的大学生如何扛得住,怎么搞得定?

廓清“做策划”的迷思
会展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为何热衷“做策划”?
高校的责任——在会展专业教学中,过分渲染会展策划的作用,认为会展业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项目策划,进而认为会展业缺乏策划人才。而对于从业会展,要从项目做起,而做项目必须从销售、营销和运营等基本业务入手、从基层岗位干起的实际情况,老师很少系统且真实地告诉学生(大多数老师因缺乏职业经验,并不了解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选用的教材讲空泛知识多,讲实操技能少)。与此同时,许多高校鼓励学生参加策划比赛,推行“以赛代教”,并以获奖作为教学成果。如此认知下的教学(包括课程选择),自然导致学生以为从业会展就是要做策划。
学生自己的责任——在思想上,认为做策划“高大上”,做销售是求人,没面子,枉费了所学专业中的“管理”二字。在技能上,不会做营销。对于观众邀约、自媒体运维等基础性的营销业务,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高校没有教授学生怎样做会展项目的营销,且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佳)。因而应聘岗位局限于销售。在实践上,在校期间没有深入企业实习(少于3个月的实习,没有融入项目团队、没有具体到某一岗位的实习,都算不得有价值的实习),缺乏实操会展的亲身体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务实求职 入行成长
又到毕业季,今年大学生就业大不易。
希望热爱会展业的毕业生,应了解行业需求,了解自身能力,先入行(销售入行门槛最低),再成长,先生存,再发展,为成为会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高校把握会展专业是应用型专业的定位,不要为迎合学生,片面夸大策划作用,加强实用、实操、实战的专业技能的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切实提高毕业生会展业的就业率和成才率。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