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2025-06-14 20:12380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

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

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原因”。

图片


一、打击积极性的“罪魁祸首”

拒绝“暴击”太扎心:一天打50通电话,40个被秒挂,剩下的还被怼“别再打了”。这种高频次的拒绝就像“心理暴击”,员工再乐观,被拒绝多了也会怀疑自己,甚至一提打电话就焦虑。

客户数据“又少又差”:员工手头客户资源稀缺,翻来覆去就百八十个,没几天就打完了;更糟心的是数据质量堪忧,电话不是空号、停机,就是打过去发现对方根本不是目标客户。比如明明找展会参展商,结果打到了终端消费者那里,被当成骚扰电话,越打越挫败。

找错人,白费力:即便有部分客户数据,但缺乏精准筛选,给的名单里全是联系不上的“无效资源”、联系人已离职,或是毫无参展意向的外行、预算根本不匹配的企业。员工花一整天打电话,连一个有效线索都捞不到,换谁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管理“漏洞百出”

没规矩,没方向:公司既不设定每日电话量、有效沟通时长等硬性指标,也不明确邀约成功的标准,员工每天“瞎打”,打完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咋样。

奖惩形同虚设:不管是打满200通电话、成功邀约10个客户,还是只打了20通电话、一个客户都没谈成,月底工资几乎没差别;或者偶尔超额完成任务,奖励却迟迟不兑现,员工自然没动力。

话术“过时又生硬”:还在用“我们展会超厉害,您一定要来”这种老套话术,遇到客户追问“具体有啥优势?能带来什么资源?”“那谁谁谁来了吗?”“论坛怎么安排的”就卡壳。公司又不组织培训,不更新话术库,员工越打越没底气。

对展会“心里没底”(这个尤为重要):员工自己都搞不清展会的核心亮点、差异化优势,甚至觉得展会规模小、参展商质量差,打电话时自然没热情。连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怎么能说服客户?这就导致开拓业务的主动性特别差。

“摸鱼文化”成风气:有些员工抱着“底薪够吃饭就行”的心态,反正领导不盯过程、不查数据,打完电话随便填个虚假记录就能交差。再加上身边同事也在“混日子”,自己认真反而显得“吃亏”,干脆一起“躺平”。

应该就是这几个原因了。

图片

二、所以应该对症下药,让员工主动“拿起电话”

怎么下药?

“心理护盾”支棱起来:设置“新人保护期”,降低初期考核压力;每天早会分享成功案例、被拒后的应对技巧,帮员工调整心态;甚至可以安排“吐槽时间”,让大家发泄情绪,互相打气。

扩充并优化客户“弹药库”: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合作媒体、大数据平台批量采购优质客户数据,定期补充员工手头资源;另一方面,建立数据清洗机制,安排专人核查客户信息,淘汰无效号码、重复数据,标注客户需求标签,让员工拿到手的都是“精准客户”。

精准“投喂”优质客户:利用大数据筛选目标客户,提供带客户需求标签(如“近期有行业活动需求”“预算充足”)的名单;定期复盘客户反馈,淘汰无效资源,让员工的每通电话都“打在刀刃上”。

管理“紧箍咒”+“胡萝卜”

立规矩:明确每日电话量(如80通)、有效沟通时长(单通≥3分钟)、有效客户数等指标,实时公示数据排名,让员工有目标、有压力。

重奖惩:超额完成任务的除了奖金,还能获得“优先选客户名单权”“带薪休假”等福利;连续未达标者约谈、调岗;建立“打假机制”,一旦发现数据造假,严肃处理。

升级话术“武器库”:每周组织话术研讨会,汇总客户高频问题和优质应答案例;制作分场景话术手册(如针对“价格太贵”“没时间”等拒绝理由的应对方案);甚至用AI模拟客户对话,帮员工练习临场反应。

让员工“爱上”自家展会:开展会前培训,带员工实地考察展馆、对接优质参展商,用数据和案例证明展会价值;让员工参与策划展会亮点(如特色活动、嘉宾阵容),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打破“摸鱼生态”:领导不定时抽查通话录音、客户跟进记录;引入“团队PK赛”,将个人业绩与团队奖金挂钩,利用竞争氛围倒逼员工认真工作;设立“进步奖”,鼓励后进员工追赶超越。

图片

我始终认为,员工打电话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展会销售业绩就像“无源之水”。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把管理漏洞补上、把员工动力激活,才能让电话成为撬动客户资源的“利器”!

如果还是不管用,那就只能杀鸡儆猴了。那么谁是鸡?谁是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