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深圳会展业反超上海

2025-05-11 21:38360

[预判]纵观整个中国会展业,唯深圳有实力且最有机会超越上海,目测这是十年之内的事!

当下会展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尽管上海目前在全国会展版图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据观察,深圳会展业正积蓄强劲动能,有望改写格局。

未来数年,深圳不仅有实力与上海分庭抗礼,更可能跃居全国会展业“大哥”位置。

今天我做下这个预判,十年后如果深圳当不了“大哥”,我就去会展中心把负责人揪出来,用橡皮筋弹他额头。

开玩笑的。压根儿就不关会展中心的事儿……

人家上海2024GDP超五万亿,全国第一。没有一个城市能匹敌,包括深圳在内。会展数据也是靓到爆表。可是我为何看好深圳?因为深圳潜力巨大啊!上海发展了几年?深圳才发展几年?而且深圳……

朋友说,广州一些大展挪到深圳,就发展得挺好。

 

图片

一、产业根基深厚

世界级科创企业集群构筑会展内核!

深圳坐拥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行业巨头形成强大虹吸效应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深圳聚集了超3万家相关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在5G通信、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具备全球话语权。

这些企业每年在技术迭代、产品发布上存在巨大展示需求,催生出高交会、国际人工智能展等标杆展会。

更重要的是,深圳的"20+8"战略性产业集群覆盖数字能源、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产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为垂直领域专业展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撑。

企业集中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深圳展会能够高效对接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展会专业度与市场影响力。

 

图片

二、区位优势突出

深港协同打造国际会展枢纽!

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黄金节点。

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在会展领域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拥有丰富的国际客户资源与办展经验;深圳则具备强大的产业制造能力与庞大的市场腹地。

通过跨境会展合作,既可以将香港的国际化资源导入深圳展会,又能借助香港国际机场的全球航线网络,提升深圳展会的国际辐射力。

同时,广深港高铁、落马洲口岸等跨境通道的高效运转,使得深港两地会展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形成"香港接客、深圳办展"的协同模式,极大提升了深圳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

 

图片

三、空间载体大

世界级展馆赋能产业升级!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160.5万平方米,拥有5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空间。

其智能化设施、先进的会议系统,以及周边完善的酒店、商业配套,为大型国际展会提供了优质载体。二期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增强展馆承接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展需求。

同时,深圳会展中心与国际会展中心形成"双馆联动"格局,实现不同规模、类型展会的合理分流,优化会展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整体办展效能。

 

图片

四、有政策大力支持

创新生态激发市场活力!

深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若干措施》,从品牌展会引进、专业展会培育、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

对引进的世界商展百强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办专业展会提供场租补贴,同时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行业创新。

这些政策举措,有效降低了办展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积极性,为会展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图片

五、创新驱动力强

数字技术重塑会展形态!

深圳在会展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依托自身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云会展""元宇宙会展"等新模式。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展展会覆盖范围,提升观众参与体验。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展会数据的精准分析,为参展商提供更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增强展会的商业价值。

 

图片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我还没说,那就是深圳历来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更开放,营商环境更好,市场空间也更加大。而且,深圳的国际化水平、包容性一直在提升。朋友说,广州一些大展挪到深圳,就发展得挺好。

深圳凭借以上种种优势以及领先的创新能力,正构建起会展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

随着深港合作的深化、产业创新的加速,深圳会展业有望在未来数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引领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22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26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24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

0评论2025-07-2517

出海参展,知识产权是剑还是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参展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出海参展也充满了知识产权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面临侵权指控,陷入法律纠纷,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出海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分享构建知识产权 “护盾” 与 “利剑” 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出海参展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出海参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0评论2025-07-1226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位有多重要?在会展业中的地位有多高?这么说吧,展位就是“帝位”。没有展位,会展业基本不复存在。干会展的人都说自己知道“展位”。其实“展位”并不简单,很多人不一定说得清楚。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商(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主办方购买(租赁)展位的短期使用权。展会主办方通过会展场馆购买(租赁)场馆的短期使用权。展商(参展企业)委托搭建商对展台进行设计搭建。主场服务商就像个大管

0评论2025-07-0334

会展已经成为招商新引擎
旭说会展天津的招商群体应该是国内最拼的招商群体之一了吧。过去十来年,我曾经接待过十几拨天津市及各区负责招商的领导。他们来到我们举办的展会现场,去谈企业、做推广、开专场推介会。我们展会开到哪里,他们去到哪里。我特别尊重敬业的人,所以对他们印象特别深刻。想做好招商工作确实不易,他们整天出差,到处洽谈,不比我们轻松。公平竞争政策下,会展如何赋能地方招商?‌2024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0评论2025-07-0319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

0评论2025-06-1425

张凡:高校会展专业 如何打造“微课程”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不少高校会展专业正在准备开设“微课程”。近两个月来,本人就此与多位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微课程 ” 教学就业技能 按教育部的“双千计划”,高校开设的“微课程”,是向大学毕业生讲授和训练就业技能的课程。所谓技能,是指毕业生求职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实操业务的能力)。“微课程”所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技能。因此,“微课程”不是教学书本知识。会展专业

0评论2025-0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