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来了。年前有不少朋友问我,会展业走势将如何?我的看法是,应好于2024年。
大环境向好的积极因素
如此判断,是因为大环境向好,积极因素反映在四方面:
一是,中央扩内需的政策引导,必将促进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与此关联的展会因而获得新的发展动能。其中,会展+文旅的融合热度将继续升温。
二是,12万亿财政巨额资金分三年(2025-2027)投入,加上信贷资金的配合,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这些资金加持具有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和补短板的民生领域(如育儿与养老),将为会展业服务制造业、高新产业、民生产业提供新的需求。

三是,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将有利于中国主办方出境办展和中国企业出境参展。
四是,政府展项目的市场化转型进入稳定阶段,在对展会市场减小减缓冲击的同时,项目自身符合商业化逻辑的能量将逐步释放,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新动力。
会展业“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
大环境向好,肯定有利于会展业发展。但并不等于会展业可以“躺赢”,更不等于会展业可以回到高歌猛进的时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会展业因产业、人口带来的发展红利时期已然过去(本人认为从2015年起,红利时期就结束了)。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式微,再加新冠病疫来袭,一大批企业退出会展业(而新创企业鲜见),会展项目减少,以及政府展清理、转型,会展业已从高增长转为低增长,以致2023年较之2019年是负增长。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会展企业大多感觉经营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时期。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格局、新质生产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是引领此番调整的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中央在2017年提出的)。但许多会展企业意识迟钝,依然在老路上蹒跚而行,内卷式的竞争加剧。
上述两方面,前者是外部因素对会展业的影响,后者是会展业内部分业者应变不力的状况。两者关联,相互作用。
新的一年,会展业应以识变、应变、求变的积极态度,才能抓住宏观经济向好所带来的新机遇,创造出新的业绩。
会展主办方应变迎新之策
会展项目是会展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故而,会展主办方是会展业识变、应变、求变的主导力量。如何在2025年开创新局面,个人拙见如下:
01 开展市场调研,查找问题。
针对既有项目的经营困难,尤其是销售困难,组织调研:一是了解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对项目经营的影响;二是了解客商参展的意愿与诉求;三是了解竞品项目的经营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自身项目陷入困境的主要问题。
02 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整改措施。
如项目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失配,且处于连续三年亏损状态(包括仅靠政府奖补资金苟延的项目),应果断关停止损。
如项目尚有市场,但规模长期上不去,且销售价格长期偏低,与同主题展会又竞争激烈,可寻求合作办展。
如项目在新形势下仍有发展空间,应通过增加新的板块扩大展览范围,促使营收增长。

如项目仍有存续前景,但品质不佳,应加大邀观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尤其是现场服务质量),改善受众体验。
如因项目经理能力偏弱影响了发展,应及时调整。意识老化、技能老化、不思创新的项目经理,是许多有市场的项目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以上整改措施,只是针对普遍性问题的建议。然实际情况复杂,往往是许多问题交织,甚至盘根错节。但坚持问题导向加以整改,应是正确的方法论。如何选择整改措施并可奏效,一要抓主要矛盾,以内因转化促外因转化;二要通过实践检验整改措施的效果,采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直至达成整改目标。此乃毛泽东思想,见诸《矛盾论》《实践论》。
03 积极探索创新发展

在理念上,要向“新会展”转型,努力成为营销综合服务提供商,尤其是成为展览+会议+活动+垂媒的会展主办方。
在方向上,要在服务扩内需上下功夫。而服务扩内需须重视“两个依靠”,即依靠创新增加发展活力、依靠融合发展拓宽市场。
在业务上,要在营销上做文章。营销是销售的重要组成,好的营销必须助力销售。优化营销既要增加营销投入(尤其是人力投入),也要促使营销从花钱转向挣钱。
在创办新项目上,我认为要审慎。建议依托存量孵化增量,即从老项目中孕育新项目,包括老项目的异地复制。
在管理上,要考核创新作为。经营目标中应设有量化的创新指标。创新指标要与增加营收挂钩。
在人才上,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尤其是营销、项目经理两方面的新型人才。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22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26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24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
0评论2025-07-2517
出海参展,知识产权是剑还是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参展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出海参展也充满了知识产权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面临侵权指控,陷入法律纠纷,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出海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分享构建知识产权 “护盾” 与 “利剑” 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出海参展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出海参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0评论2025-07-1226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位有多重要?在会展业中的地位有多高?这么说吧,展位就是“帝位”。没有展位,会展业基本不复存在。干会展的人都说自己知道“展位”。其实“展位”并不简单,很多人不一定说得清楚。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商(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主办方购买(租赁)展位的短期使用权。展会主办方通过会展场馆购买(租赁)场馆的短期使用权。展商(参展企业)委托搭建商对展台进行设计搭建。主场服务商就像个大管
0评论2025-07-0334
会展已经成为招商新引擎
旭说会展天津的招商群体应该是国内最拼的招商群体之一了吧。过去十来年,我曾经接待过十几拨天津市及各区负责招商的领导。他们来到我们举办的展会现场,去谈企业、做推广、开专场推介会。我们展会开到哪里,他们去到哪里。我特别尊重敬业的人,所以对他们印象特别深刻。想做好招商工作确实不易,他们整天出差,到处洽谈,不比我们轻松。公平竞争政策下,会展如何赋能地方招商?2024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0评论2025-07-0319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
0评论2025-06-1425
张凡:高校会展专业 如何打造“微课程”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不少高校会展专业正在准备开设“微课程”。近两个月来,本人就此与多位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微课程 ” 教学就业技能 按教育部的“双千计划”,高校开设的“微课程”,是向大学毕业生讲授和训练就业技能的课程。所谓技能,是指毕业生求职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实操业务的能力)。“微课程”所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技能。因此,“微课程”不是教学书本知识。会展专业
0评论2025-0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