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产业链主要由主办方与服务方组成。其中,主办方由会议或展览的主办机构组成;服务方由会展场馆、展览工程、展品物流、展会期间餐饮、客商住宿等服务机构组成。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没有会展业产业链。中国贸促会组织出境展,展览整体搭建在国内完成,以通过预展接受审查。为此,不得不自建工厂承担搭建工程。广交会的布展服务只能自己做。上世纪80年代初,外国政府来华办展需要使用标准展位,但国内没有器材及服务的提供机构。外国主办方只好请新加坡笔克公司来做。笔克因此在北京租赁仓库存放器材,并派员常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会展业的产业链从无到有,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

展览工程服务链最早成型
展示工程服务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会展业产业链最先形成的环节。其从“北上广”发端,2000年后搭建公司已遍布全国。据悉,珠三角地区的展览工程公司超过4000家,港澳展会的搭建业务基本由内地公司承接。随着中国企业出境参展规模扩张,国内大型展览工程公司在2010年后布局欧美,就地提供服务。
展示工程服务业在2010年后渐按前、中、后端细分业务:前端是接单与展示设计,中端是工厂制作,后端是展会现场搭建施工。其中,提供制作服务的工厂在各大城市只有几家(许多城市仅有一家),数量远少于前端公司。
主场服务链已成气候
展会现场的主场服务包括标准展位搭建、特装展位安全审查、公共设施搭建(包括展会期间配套活动的场地布展)、地毯铺设、展具租赁、展品物流、餐食供应、展会门禁、现场临聘人员招募等事项。
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标准展位的搭建以及展会现场地毯铺设,曾被许多展览场馆视为生财之道,搞垄断经营,不允许展会主办方自行选择服务商。
在中德合资的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投用后,由于外方管理的示范作用,加之国际知名展览公司项目(包括中外合资项目)立足中国市场,包办标准展位搭建业务的场馆逐步减少(运营成本高、服务品质不佳,是主要原因)。至2010年后,展会主办方自选标准展位搭建服务商已成行业主流。由此,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明显增多。
展会的主场服务出现于2008年之后,上海的大型展会率先采用。2015年后,这种服务方式扩散到国内大型城市。根据展会主办方的需求,主场服务商为展会提供一揽子现场服务。这种服务改变了主办方自行承担服务或分包多个供应商服务的状况,降低了经营成本,改善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其中,展位搭建安全管理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是主场服务受主办方和展馆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议承接服务链规模可观
在中国,会议主办方集中于政府、民间社团、企业三方面。2010年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承接会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会议公司,在国内大城市兴起。如今,全国会议公司数量预计在3000家以上(不包括旅游公司、酒店内设的会议客户拓展部门)。
会议的承接服务,起初为会议现场服务,即服务商为主办方提供场地选址、场地租赁、会场布置、会议资料/与会者证卡印制、现场同声翻译、摄影摄像、餐食供应对接、会议人员住宿、嘉宾/会议代表接待等服务事项。
近年来,会议承接服务朝着“三全”(即全案、全销、全程)方向发展,从方案策划、文本撰写、自媒体运维到拓展商业赞助、招徕与会代表、财务管理,已深度嵌入主办方的会议业务,成为主办方不在编的会议经营管理部门。
信息技术服务链逐渐深入
国内最早提供展会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应该是2000年成立的北京昆仑亿发科技公司。其以展会观众资源开发、现场观众登记及其计算机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曾服务国内数百家大中型专业展会的主办方。目前,位于上海的同高、汇展两家公司与昆仑亿发在市场上成为鼎足之势。
2015年后,尤其是疫情期间,从事会展数字化技术服务(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增多。到2024年,这一领域市场活跃度较高的公司有十多家,包括31会议、苦瓜科技、富青云等。
销售、营销代理服务链创新前行
会展项目展位销售(参展商销售)的代理服务长期存在。如“糖酒会”,至今仍主要依靠代理商做销售。新展会或大型展会的主办方委托销售的情况广泛存在。近年来,“展大人”在展位销售代理公司中颇为活跃。
会展营销服务的代理是2018年之后创新的服务。其大体分为代理运维展会项目的自媒体、代理展会项目的网推广业务和代理邀约展会观众三类。
这些代理服务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展位销售代理。如展会项目自媒体(主要是微信公号、网站)的代运营,需要制度化地生产图文、视频,还要做内容分发。再如代理观众邀约,需要全面了解展会主题所服务的行业,精准收集参展商所希望见到的买家信息。专事邀观代理业务的“展讯网”,其创始人刘军是湖北人,我们常有交流。据我了解,该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网络营销的技术方法特色鲜明,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竞争力稳步提升。
深化会展产业链的认知
对于会展业而言,可从两方面认知产业链的意义:一是,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展会应积极主动嵌入展会项目服务的产业/行业/领域,成为其产业链的有机构成;一是,会展业应不断加强自身产业链的建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会展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经由市场经济促进,体现了服务专业化的趋势。
观察会展业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可感知中国会展业的进步,同时可预期经过不断增链、强链而形成的发展新格局。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7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21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25
陈旭: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
干会展这行二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展会,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要说里面有什么门道,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展会,手里都攥着两样“宝贝”产品——一个是做得扎实的展品手册,另一个是贴心的采购指南。一个成功的展会,都会将这两个“宝贝”产品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做好,展会就成功了。先说说展品手册。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印印参展商名单就完事儿的。好的展品手册,得让人翻开就眼前一亮:哪些大牌企业来了,
0评论2025-07-2523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会展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我今天提出的“一城,一链一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的原意是强调通过一座城市聚焦一条优势产业链,并举办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
0评论2025-07-2516
出海参展,知识产权是剑还是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参展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出海参展也充满了知识产权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面临侵权指控,陷入法律纠纷,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出海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分享构建知识产权 “护盾” 与 “利剑” 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出海参展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出海参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0评论2025-07-1226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
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位有多重要?在会展业中的地位有多高?这么说吧,展位就是“帝位”。没有展位,会展业基本不复存在。干会展的人都说自己知道“展位”。其实“展位”并不简单,很多人不一定说得清楚。一个展位,联通整个会展业。展商(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主办方购买(租赁)展位的短期使用权。展会主办方通过会展场馆购买(租赁)场馆的短期使用权。展商(参展企业)委托搭建商对展台进行设计搭建。主场服务商就像个大管
0评论2025-07-0333
会展已经成为招商新引擎
旭说会展天津的招商群体应该是国内最拼的招商群体之一了吧。过去十来年,我曾经接待过十几拨天津市及各区负责招商的领导。他们来到我们举办的展会现场,去谈企业、做推广、开专场推介会。我们展会开到哪里,他们去到哪里。我特别尊重敬业的人,所以对他们印象特别深刻。想做好招商工作确实不易,他们整天出差,到处洽谈,不比我们轻松。公平竞争政策下,会展如何赋能地方招商?2024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0评论2025-07-0319
展会销售为什么不愿打电话?这些“病根”得根治!
朋友说:他总是苦恼展会销售的电话量太少,难出单。“劝说”、“整改”了好几轮,效果都不明显。大家还是“不太乐意”打电话。他认为展会销售的电话量直接关系客户邀约效果,但不少员工一到打电话就“摆烂”。作为老板,他心想:你不打电话,能用其他手段出单也行啊!但他不出单。这就很严重了。这事得解决!于是来问我。我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招。得分析原因。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被拒率高、话术差这些原因,应该还有一些“深层
0评论2025-06-1425
张凡:高校会展专业 如何打造“微课程”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不少高校会展专业正在准备开设“微课程”。近两个月来,本人就此与多位高校会展专业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微课程 ” 教学就业技能 按教育部的“双千计划”,高校开设的“微课程”,是向大学毕业生讲授和训练就业技能的课程。所谓技能,是指毕业生求职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实操业务的能力)。“微课程”所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技能。因此,“微课程”不是教学书本知识。会展专业
0评论2025-0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