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张凡 | 从服务细分看会展业产业链的延展

2024-12-06 18:413600

会展业产业链主要由主办方与服务方组成。其中,主办方由会议或展览的主办机构组成;服务方由会展场馆、展览工程、展品物流、展会期间餐饮、客商住宿等服务机构组成。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没有会展业产业链。中国贸促会组织出境展,展览整体搭建在国内完成,以通过预展接受审查。为此,不得不自建工厂承担搭建工程。广交会的布展服务只能自己做。上世纪80年代初,外国政府来华办展需要使用标准展位,但国内没有器材及服务的提供机构。外国主办方只好请新加坡笔克公司来做。笔克因此在北京租赁仓库存放器材,并派员常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会展业的产业链从无到有,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

图片

展览工程服务链最早成型

展示工程服务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会展业产业链最先形成的环节。其从“北上广”发端,2000年后搭建公司已遍布全国。据悉,珠三角地区的展览工程公司超过4000家,港澳展会的搭建业务基本由内地公司承接。随着中国企业出境参展规模扩张,国内大型展览工程公司在2010年后布局欧美,就地提供服务。

展示工程服务业在2010年后渐按前、中、后端细分业务:前端是接单与展示设计,中端是工厂制作,后端是展会现场搭建施工。其中,提供制作服务的工厂在各大城市只有几家(许多城市仅有一家),数量远少于前端公司。

主场服务链已成气候

展会现场的主场服务包括标准展位搭建、特装展位安全审查、公共设施搭建(包括展会期间配套活动的场地布展)、地毯铺设、展具租赁、展品物流、餐食供应、展会门禁、现场临聘人员招募等事项。

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标准展位的搭建以及展会现场地毯铺设,曾被许多展览场馆视为生财之道,搞垄断经营,不允许展会主办方自行选择服务商。

在中德合资的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投用后,由于外方管理的示范作用,加之国际知名展览公司项目(包括中外合资项目)立足中国市场,包办标准展位搭建业务的场馆逐步减少(运营成本高、服务品质不佳,是主要原因)。至2010年后,展会主办方自选标准展位搭建服务商已成行业主流。由此,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明显增多。

展会的主场服务出现于2008年之后,上海的大型展会率先采用。2015年后,这种服务方式扩散到国内大型城市。根据展会主办方的需求,主场服务商为展会提供一揽子现场服务。这种服务改变了主办方自行承担服务或分包多个供应商服务的状况,降低了经营成本,改善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其中,展位搭建安全管理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是主场服务受主办方和展馆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议承接服务链规模可观

在中国,会议主办方集中于政府、民间社团、企业三方面。2010年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承接会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会议公司,在国内大城市兴起。如今,全国会议公司数量预计在3000家以上(不包括旅游公司、酒店内设的会议客户拓展部门)。

会议的承接服务,起初为会议现场服务,即服务商为主办方提供场地选址、场地租赁、会场布置、会议资料/与会者证卡印制、现场同声翻译、摄影摄像、餐食供应对接、会议人员住宿、嘉宾/会议代表接待等服务事项。

近年来,会议承接服务朝着“三全”(即全案、全销、全程)方向发展,从方案策划、文本撰写、自媒体运维到拓展商业赞助、招徕与会代表、财务管理,已深度嵌入主办方的会议业务,成为主办方不在编的会议经营管理部门。

信息技术服务链逐渐深入

国内最早提供展会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应该是2000年成立的北京昆仑亿发科技公司。其以展会观众资源开发、现场观众登记及其计算机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曾服务国内数百家大中型专业展会的主办方。目前,位于上海的同高、汇展两家公司与昆仑亿发在市场上成为鼎足之势。

2015年后,尤其是疫情期间,从事会展数字化技术服务(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增多。到2024年,这一领域市场活跃度较高的公司有十多家,包括31会议、苦瓜科技、富青云等。

销售、营销代理服务链创新前行

会展项目展位销售(参展商销售)的代理服务长期存在。如“糖酒会”,至今仍主要依靠代理商做销售。新展会或大型展会的主办方委托销售的情况广泛存在。近年来,“展大人”在展位销售代理公司中颇为活跃。

会展营销服务的代理是2018年之后创新的服务。其大体分为代理运维展会项目的自媒体、代理展会项目的网推广业务和代理邀约展会观众三类。

这些代理服务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展位销售代理。如展会项目自媒体(主要是微信公号、网站)的代运营,需要制度化地生产图文、视频,还要做内容分发。再如代理观众邀约,需要全面了解展会主题所服务的行业,精准收集参展商所希望见到的买家信息。专事邀观代理业务的“展讯网”,其创始人刘军是湖北人,我们常有交流。据我了解,该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网络营销的技术方法特色鲜明,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竞争力稳步提升。

深化会展产业链的认知

对于会展业而言,可从两方面认知产业链的意义:一是,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展会应积极主动嵌入展会项目服务的产业/行业/领域,成为其产业链的有机构成;一是,会展业应不断加强自身产业链的建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会展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经由市场经济促进,体现了服务专业化的趋势。

观察会展业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可感知中国会展业的进步,同时可预期经过不断增链、强链而形成的发展新格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