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打造混合型展会活动的五大技巧

2024-11-22 17:212860
2024年,全球会展行业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无论是线上展会,还是传统的线下展会,都在逐步融合,向混合型展会活动靠拢。许多国际展会都在通过混合的形式,更加灵活、包容地向参与者展示活动内容,以此提升展会活动的影响力与满意度。本文将与各位分享举办混合型展会活动(hybrid event)的五个简单技巧。


01
 为分组会议留出时间 
图片
大型会议非常适合传播一般性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广而不深,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参考性较弱。为解决这个问题,让活动获得更高的参与度,可以在会议现场和网络上创建讨论小组——混合型展会活动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理想的混合型展会活动至少有三个以上的会场或分会场(线上线下均可,但至少一个为线下)。通过互联网技术,线上会场之间可以互动,线上、线下会场之间也可以互动。这样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更亲密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进行互动,讨论个人观点,提出问题,建立联系。现在的许多在线活动工具都有分组讨论的功能,主办方可以更轻松地采用这种混合型、多场地的展会活动策略。

02
 考虑线下和虚拟活动的组合 
图片
混合型活动有线上、线下两个主要受众群体。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受众不应感到被忽视,反之亦然。主办方应确保有足够的活动和内容来满足这两类受众群体的参观诉求。
虽然现在举办混合型展会活动还需要支付不菲的信息技术费用,但笔者认为,未来或会出现全球性混合会展服务平台,通过这种平台,全球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参与他们想参加的展会活动,并进行有效互动。而展会活动的组织者将不再处于活动的中心,他们也将成为一种特殊的参与者、广告营销者、受益者。这就像互联网带动下的媒体产业变革一样。在那场变革中,媒体自身的位置由中心变向边缘。
图片
上图:未来的会展产业模式,主承办将不再处于核心位置

03
 保持活动的连贯性 
图片
举办混合型展会活动不应像是两个独立的活动。主办方可通过采用一致的主题、品牌和视觉设计来保持活动的凝聚力和贯通性。参与者还应该能够高质量地参与主要活动、接触主题发言人并获得线上、线下相同的见解。
这意味着混合型展会活动需要更精细的策划以及更好的信息技术支持、综合协调调度能力。很多大型活动设立多个分会场、线上论坛,但带给观众的体验没有相关性,观众也很难在线上发现线下活动的踪迹,而线下观众也不知整场活动在线上有什么动作,这些都是混合型展会活动失败的典型。

04
 预先模拟运行 
图片
只要涉及技术,就一定容易出现技术问题。对混合型展会活动而言,提前进行模拟演练,尤其是对将要使用的技术进行模拟演练尤为重要。这能帮助主办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主办方还应为线上、线下会场分别配备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
能兼顾展会活动规律、熟悉互联网产品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相应的人员费用也会更高。这也催动了专业大型混合展会服务平台的产生。这些平台很可能是免费的,它们一般可以通过版权转销、线上广告费等获得收入。

05
 谨慎选择线下场地 
图片
由于举办混合型展会活动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现在仍有很多专业场地没有为举办此类活动做好技术准备。主办方如果要筹办混合型展会活动,就需要平衡技术服务商与线下场馆提供的线上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关乎着活动能否顺畅进行。
笔者认为,混合型展会服务平台一旦建立起来,将大大改变线下会展场馆的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必须变得更分散化,并方便与线上平台数据互通。这可能又是一场行业变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