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减少
今年是高等院校开办会展专业20周年。但现实情况是,全国开办会展专业的高校正在减少。据《2023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3年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共250所,较2018年的347所减少153所。2023年开设会展专业的本科院校120所,较2018年减少3所,但较2021年的135所减少15所。2023年开设会展专业的专科院校130所,较2018年减少94所。
广州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之一,却在2018年撤销。湖北省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曾多达10所,但目前只剩2所本科院校。其中,拟改名为湖北财经大学的湖北经济学院,2014年开办会展专业,今年秋季停止招生。
招生和就业困难的原因
高校撤销会展专业,除受高校调整专业的影响外,更多是因为招生和就业困难(第一志愿率、本专业就业率偏低)。
学生及其家长(尤其是家长)不了解会展专业,是招生困难的一大原因。
而就业困难,既有大环境因素,也有会展专业教育自身的问题。不是会展企业不需要大学生,毕业生不愿意做销售入行(尤其是本科毕业生),是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就业困难必然加重招生困难。
个人认为,会展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也是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2018年全国高校会展专业的在校生总数为5.78万人。《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预测2023年在校生仍有4.15万人。这显然大于行业用人需求。因此,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减少并非坏事。保留会展专业的高校可以抓紧改革,破解难题。
理清思路、综合施策破解“两难”
解决高校会展专业第一志愿率、本专业就业率偏低的问题,需要理清思路,通过综合施策来推动改革。在人才链上,高校是供给侧,用人行业及其企业是需求侧。检讨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高校不应要求用人单位适合自己,而应积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供给侧改革必须依靠高校的内生动力。
高校及其会展专业负责人(包括教师)需要从学科定位(应用型专业)、培养方向(技能型人才打底的综合型人才)和教学内容(传播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相结合)三个方面理清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同时,需要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三个改善”,即改善教师专业化水平、教材质量和教学方法,以求提升会展专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毕业生从业会展的竞争力(包括优秀毕业生的影响力)。

基于就业市场的竞争现实,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形成教学特色,培养会展业业所需或急需的新生力量,是全国250所高校会展专业面临的战略选择。
配备专职实习老师的建议
高校应用型专业配备专职实习老师,久已有之。
为解决会展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建议配备专职实习老师。我认为,这是贯彻三中全会《决定》“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创新之举。

专职实习老师应成为高校会展专业“产教融合”的校方执行者。若无专人,“产教融合”易流于口号,而无从着力。
专职实习老师的工作“抓手”,包括联合会展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训中心、参与知名企业建立管理培训生制度、组织学生研学考察、举办校园展、参加校内外赛事、承担就业辅导课程、管理本专业以学生为写手的自媒体、回访从业会展的毕业生、推广优秀毕业生典型,等等。
个人认为,专职实习老师不必过于强调研究生学历,而应看重沟通、协调的商务能力。在会展从业者中遴选有情怀、有经验、有资历、且有精力的人士担任专职实习老师,也是一条途径。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