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谈谈当今形势下中国会展企业的正确操作,仅供参考

2024-10-15 09:231350
陈旭:谈谈当今形势下,中国会展企业的正确操作

这个价值100块的课题,原本我计划放在1126-28日召开的中国会展人大会上讲。但我今天受到国家旅游局前综合司唐洪广司长的启发,因此我想提前透露一下,就先说个5块钱的吧。

唐司长讲的哪些话启发了我?我梳理了一下,应该是:“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产品,都应该认真思考藤和树的关系。到底是要做藤,还是要做树?结论是:要做树,不要做藤。”一会儿我再解释唐司长这句话的奥妙之处。

实体经济到底怎样?大家心里真没点数吗?那么在当今这个国际政治形势特别复杂,经济形势尤其严峻,国内各行各业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的情况下,中国会展企业(尤其是主办)应该怎么做?

我的看法是:

图片

一、勒紧裤腰带,不要轻易投资

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形势,一触即发的国际冲突,使得原本冰霜的世界经济更加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不友好(敌对)情绪浓厚,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受阻。国内经济遭遇发展困境,各行各业活得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虽说会展业受惠于中国深厚而庞大的产业基础在短期内仍存在发展的小春天,但我认为更应该居安思危。勒紧裤腰带,不要轻易投资,多储备子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说的不要轻易投资,是指民营会展主办机构在这种形势下不要轻易投入重金,上马新的展会项目,更不要一味追求规模。

图片

二、重数量、重规模,更要重效益、重效果

我们举办展会的一贯思路是拼展商数量、拼展会规模,展览面积越大越好,越大才能越赚钱。

在这里,我发表一点不同的见解。

我认为当下相对于数量、规模,主办方更应该重视展会效益(盈利能力)和展会效果。我认为展会效益和展会效果才是展会的生命力。

前几天我有一篇文章谈到展会规模和观众数量的对应关系。我说,好展会与差展会的区别主要是:好展会通常会考虑展会规模(展览面积)与观众数量(质量)的对应关系,不会盲目扩张规模而不管观众数量与质量;而差展会往往只追求展会规模,努力多招展商,努力提高营收和利润,反而没有过多考虑观众、买家会不会跟不上。

只有展会规模与展会观众相对应,讲求展会效果,注重品质,注重沉淀,才能打造品牌展会。

图片

三、坚定信念,应该做树,不要做藤

回到国家旅游局前综合司唐洪广司长让我深受启发的那句话:“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产品,都应该认真思考藤和树的关系。到底是要做藤,还是要做树?结论是:要做树,不要做藤。”

唐司长为何会说这句话呢?他主要是想告诉我:树是主,藤是次。树有根,树的日子不好过,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树能开枝散叶,能茁壮成长,不会受制于人。藤攀附于树而成长,那么一大摞,它生长得很快,很舒服,但一旦离开了树,它便会马上死,一大片、一大片地凋零。为何?它没有根,它受制于人。

做会展企业也好,做其他企业也好,都应该做树,不要做藤。这就是伟大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差距。高瞻远瞩的企业家,都是一棵大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展览业趋势:是什么塑造了贸易展会的未来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2025年国际商业展览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数据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二是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数据;三是当前展览业所呈现的核心发展特征。整体发展状况根据《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实现16%的收入增长基础上,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数据同时

0评论2025-11-0828

张凡 |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与“十五五”导航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弱的是:在全

0评论2025-11-0812

王文涛部长三场论:给低迷的中国会展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0月24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中国股市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信号,而对对眼下有点低迷的会展业来说,更是个实打实的利好。先说当下现状——这两年会展业确实有点“蔫儿”,尤其是今年:不少中小展会要么缩水要么延期,参展商喊着“预算紧”,观众吐槽“没新意”,连场馆都在愁空场率。但部长这“三场论”一抛出来,等于给会展业指了条“高

0评论2025-10-2618

展馆自办展:场地优势在手,为何仍举步维艰?
展馆自办展确实很难。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年,很多展馆都开始动心思,自己办展了。其实,很多展馆前些年早就悄悄布局,搞了自己的品牌展会。但更多的展馆,是这一两年才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办展会”当成个正经事儿来抓。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嘛!这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快。对一些展馆来说,光靠租场地收租金,远远不够,压力太大了,总想开辟个新的增长点。所以,在展馆运营之外,他们又设立了自办展板块。但是,话又说回

0评论2025-10-2615

做策划 不是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据分析,读研将有150万人,跨入公务员行列的(含“参公”的事业单位)可能超过200万人(看政府招考规模),还有近700万人需要通过市场找工作(其中,可能有少数人创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躺平“啃老”)。从目前形势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不小。市场求职就是从商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工作,应聘单位基本是商业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

0评论2025-10-1929

各类会展名称中“全球”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国际”与“全球”在论坛和大会命名中的使用,绝非随意互换,而是隐含了目标定位、参与结构、主办方背景及影响力的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二者的核心区别和使用规则:用词内涵与定位差异1、“国际”(International)侧重跨国协作:指会议参与方来自多个国家(通常≥3国),强调打破单一国家界限的交流协作。例如,国际标准要求境外参会者占比≥40%或覆盖≥3个国家/地区。区域化倾向:可能聚焦特定区域议题(如“亚太国

0评论2025-10-1927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报告《德国贸易展览会行业:变化是我们永恒的伙伴》(Trends 2025/2026 The German Trade Fair Industry: Change is Our Constant Companion),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传统的德国展览行业,从业人员正在思考的行业变革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在报告的每一部分最后都介绍了作者(AUMA团队成员)的情况,不仅附了照片,还写明了出生年份。今天的推文

0评论2025-10-0726

张凡:会展业“人工智能+”的行动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意见》出台于全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形成之际,意义重大。2024、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给出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即2027年、2030年、203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

0评论2025-08-3029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会展经济如何完成“战略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会展经济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三大展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会展经济作为“黄金引擎”的强劲动能,更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

0评论2025-08-0944

海外展会频遭撤展,中国企业正面临怎样的“国际规则”?
最近,海外两场展会上的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在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主办方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撤展。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展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欧美等发达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机制,使

0评论2025-0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