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印发《全国中小学校服管理“应知应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延续并重申四部委2015年发布的“校服新政”基础上,《通知》针对行政干预过度、采购流程不透明、学生和家长参与度低等突出问题,延伸提出11项核心要求,明确指向“学校主体、民主决策、公平竞争、全程公开透明”的校服合规采购与科学选用方向。
此次《通知》针对校服行业顽疾,提出科学简明的解决方法,为校服规范采购立起“硬标尺”。学校领导或学校职能部门提出校服选用申请,组织征求相关年级2/3以上家长同意方可启动校服采购。学校组建校服选用组织,其中家长、学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组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邀请校服企业展样、述标、推介,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代表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选择企业时,需综合评估企业资质实力、服务学校数量、社会舆论评价、款式方式、产品功能、售后服务、校服价格等因素。坚决避免“唯低价论”倾向——此类倾向易导致选择“裁缝铺”“小作坊”式供应商,进而引发售后服务断层、校园文化表达失配、终端售价波动等连锁问题。坚持民主投票表决确认中标企业,并经学校官网、公众号、橱窗、家长群等多渠道公示中标结果,确保全程公开透明。 《通知》中指出的“不得定点定商标”和“健全企业黑名单”等规定,精准剑指地方保护主义与产品质量隐患,体现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高度重视,有效避免了“最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质量缩水、服务缺位等问题.“科学明周期”是《通知》的另一大亮点——校服采购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即一次合规采购流程可覆盖三年。这一规定直指多地“一年一招标”层层加码现状,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校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三年一招标的模式,能避免学校每年重复开展论证、组建选用组织、组织招标谈判等流程,大幅降低学校组织合规招采的频次,减少家校社三方决策内耗。 对校服供应企业而言,稳定的三年合作周期可以减少重复投标、样品制作、库存积压的成本,集中资源优化产品设计与服务质量,进而让利广大家长和学生,让校服管理真正回归于“服务学生、减轻负担”的本质。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通知》,不仅精准戳中并破解了长期困扰校服行业的行政干预过度、利益输送暗涌、质量安全存忧等核心痛点,更以“阳光、民主、科学”为根本遵循,搭建起家校社三方协同参与、权责清晰的校服采购新机制。随着这一政策在各地进一步落地生根、走深走实,校服将不再仅仅是满足美观、实用、舒适需求的日常服饰,更能以百花齐放之势彰显不同校园的独特风貌,传递青少年群体的鲜活气质,真正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守护学生权益的重要载体,深度契合“五育融合进校园”的美育发展导向。
《通知》发布后,恰逢金秋开学季,上海、北京、成都、南京、重庆多地学校已按合规流程开展阳光校服招采工作。如今,学生穿上优雅得体、各具校园特色的校服,不仅勾勒出新学期专属的仪式感,更织就了一道道“流动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联系我们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
联系人:宋小姐
手 机:13552436259(同微信)
邮 箱:ccwie@cttu.org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1号楼18层